广西自治区教育厅组织对广西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的验收会,大学教授们“摆起摊”,向验收专家介绍自己的学术研究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可没束之高阁,而是进入企业和市场,成为广西本土经济快跑的加速器。
一项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给我国啤酒产业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是10亿元;一项杂交水稻选育新技术,能带来超过150亿的新增产值;而一项应用软件的使用,一年能为广西的电力输送节约超过3亿元的成本……这些在大学校园实验室里研究出来的新技术,创造出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
昨日的验收会专家组由清华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复旦大学的知名学者组成,广西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汇报人向验收专家提到了该校在建设中完成的13项标志性成果: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技术、有色金属新材料及其应用、三峡水电站钢衬钢筋混凝土饮水压力管道仿真实验研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中广西区域产业发展和结构优化研究等,这些科技成果有的为广西14个千亿元产业服务,有的为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充当科技推动力,或是成为政府决策的重要依据。
泛北部湾特色资源加工新技术建设的负责人王双飞着重介绍了项目建设的“实用率”,引起了验收专家的兴趣。该校在制糖和造纸领域的新技术,在南宁糖业、广西永凯、柳州两面针等知名企业中有广泛的应用。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书记告诉记者,学校不光为社会贡献科研成果,还与社会分享高校资源。比如,学院和钦州市政府合作,创建开放实验室,高校不光给合作方提供智力支持,还让实验设备成为合作双方的“公共资源”,政府、企业需要都可以使用。
当天,广西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已经顺利通过验收。项目组专家表示,今后,该校将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继续努力,在广西高校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当好“智囊团”,成为人才培育的小高地。
新闻链接
“211工程”是国务院有关综合部门联合提出,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的高等教育重点建设工程,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全国将建设“211工程”高校100所,广西大学是广西唯一的一所。广西大学自考网全程展现重点院校风采。